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认识不断深化,又先后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等。实践的发展与理论演进是良性互动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蕴含的自主发展、共富发展、安全发展、系统发展等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理念。
自主发展,将自立自强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议》说明稿指出,《建议》稿起草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辩证关系,《建议》蕴含着丰富的自主发展精神。
首先,在科技创新方面,强调自立自强。《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突出了“创新”的重要价值——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也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的重要性。换言之,在科技创新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方面不能被卡脖子。《建议》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大对基础前沿的研究支持。除了突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在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当于科技创新大厦的地基,中国的科技创新不能沙上建塔、仰人鼻息。
其次,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要求全链条,自主可控。《建议》提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自主可控”“全产业链”等都表明,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要自成体系,掌握自主权。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60条建议其中之一予以单列,凸显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把握产业发展自主权的深刻理解:只有获得产业制高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才有可能掌握产业发展的自主权。
最后,在新发展格局中,强调立足国内。《建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总之,无论是科技、产业,还是市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都将自主发展、自立自强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是因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随着大国实力对比,对独立自主重要性的认识深化,以及敢于斗争、不怕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洞见。
共富发展,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
《建议》在“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同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此外,在“十四五”规划要遵循的原则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表明,共同富裕丰富充实了“共享”发展理念,同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论断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建立了有机连接,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之所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突出共同富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共同富裕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普遍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第二,这也可以从共同富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果举世瞩目,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这一方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总结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关经验与实现路径,让脱贫攻坚这一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发挥更大作用。第三,也可以从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来理解。当下,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在党的全会文件中第一次表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立足现实,又指明了今后的方向和目标,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安全发展,全面辩证把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建议》第二板块十二个部分的分论中,安全发展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这凸显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建议》征求到的十个方面意见中,特别提到“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此外,《建议》的说明稿也专门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一方面,从理论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日益成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党对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国家总体安全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升华,将反哺实践,转化为实践成果。
另一方面,从实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的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成为国际斗争环境的新变量。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具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主动权的基础。
系统发展,体系定型既是工作目标又是方法论
《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调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在《建议》中,“系统”并算不上高频词。事实上,我们一般将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称之为“体系”。就此而言,系统发展的理念非常典型、充分地体现在《建议》各种关于“体系”的表述之中。据统计,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体系”一词共出现了27次。在《建议》中,“体系”一共出现了108次,主要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国家行政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等。这108处表述,覆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国家安全、军队建设、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不仅需要战术上布置得法,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在内的战略体系。其实,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意味着,谋划和建设各种各样的体系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系统观念、体系思维,还是一种已经被实践检验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有力的思想方法武器。就此而言,它是辩证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与发展方法论之一。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中山市委党校)